《我本是高山》点映:她不仅仅是在办一所学校,而是在拯救那些女孩们的人生

来源:人气:299更新:2023-11-19 15:33:47

11月16日参加某观影团活动,观看海清领衔主演的《我本是高山》。这样偏主旋律的电影肯定是要打感情牌和励志向的故事,主要情绪都是办学的难与苦,人生的悲与辛酸,主要表现女孩们如何考出大山的艰难和张桂梅校长的付出。

从剧作层面来说,这个故事是有先天优势的,因为一般这样的现实题材影片,都要给主角安排一个困境和阻碍。而作为张桂梅这样的校长,她遇到的困境和压力可是非同寻常的。

01 被当成“巫婆”的张校长

要办一所女高,凭一己之力,加上患病的身体,落后的条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电影也展现了这个相当困难的过程。开场戏就是办学仪式当天的各种混乱和窘境,之后更是各种条件差,甚至赶上恶劣天气的侵袭,可以说是火上浇油。

而在克服这些情况之外,真正成问题的是来这里上学的女学生们。她们并没有做好学习的准备,上课不听讲,晚上还跑出去玩耍闲逛。她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所学校对她们的意义,更不知道张桂梅是在拯救更多像她们这样的人。


《我本是高山》点映:她不仅仅是在办一所学校,而是在拯救那些女孩们的人生


于是作为校长,张桂梅要严格管理这些学生,甚至拿出来类似军训的方式来争分夺秒。早晨催他们早起,吃饭也要催她们快点吃,更是强行剪掉学生们的长发。于是,在最初期,不能体会张桂梅良苦用心的学生们会把她当成是“巫婆”一样的存在。

02 年轻教师们的不满

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对张校长有意见的可不止是学生,还有来这里教课的老师。故事中安排了一对情侣教师,卢南山和他的女友徐影影。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影影受不了张校长的极端要求和条条框框,特别是占用她们周末休息的时间,甚至还要剥夺教师本来就有的寒暑假。

于是本来积极性就很强的卢南山还是留了下来,而影影则无法忍受各种“刁难”而选择离开,之后也嫁作他人妻。可以看到为了这些学生们,为了这个教育的重任,有很多人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和生活。


《我本是高山》点映:她不仅仅是在办一所学校,而是在拯救那些女孩们的人生


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曾经得益于张桂梅的,已经走出大山的人返回来教课,才会对学生们有说服力。新的班主任付春盈带来新气象,她管张校长叫“老妈”。但是,身为人母的女教师也面临和张校长的一些冲突,这里也客观表现了张桂梅这个人物的行为和态度,而不是一味的赞扬,避免脸谱化。

03 女学生们的悲惨境遇

而作为主体的学生们,自然要表现几个典型的人物。比如有个学生叫玖朵云,左耳听力有问题,也会被她在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唐小萍骂作聋子。而多病缠身的张桂梅则用别人捐助给她的那些钱给玖朵云买了助听器。


《我本是高山》点映:她不仅仅是在办一所学校,而是在拯救那些女孩们的人生


另外一组核心的故事,是关于一对姐妹的,山月和山英。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故事比较惨烈,但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说服力,是贫困家庭中特别有代表性的一组人物形象。

本来山月学习成绩比山英好很多,但却被家里的长辈们逼着嫁人,结果却被丈夫家暴致死。山英的抉择就变得非常重要,一方面家里打算让她重走姐姐的路,而张校长则极力劝她学下去,否则就会跟姐姐的命运一样悲惨。


《我本是高山》点映:她不仅仅是在办一所学校,而是在拯救那些女孩们的人生


电影中那场山英的奶奶被众人抬到学校试图要回山英的戏,是本片戏剧冲突最强烈的一场。在这样的场景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家庭物质上的贫困,阻碍每个女孩成长的恰恰是传统守旧的思想,是精神层面的贫困,导致她们一代一代活得如此艰辛。

从这个层面,也更有力度地证明,张桂梅在做的事情不仅仅就是教育而是拯救,的确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只有让这些女娃们考出去,才能改变自己和后代的命运。


《我本是高山》点映:她不仅仅是在办一所学校,而是在拯救那些女孩们的人生


这样的电影,没办法,煽情是必然且必须的。我看了也会感动,但是对更多普通观众,看到更多的恐怕还是苦和悲。毕竟真正像电影里一样环境里生活的人是少数人,或者说是被人们忽视的人,也往往不是消费这部电影的群体。

那些煽情场面当然还是有现实基础的,但是都市生活的受众,特别是年轻群体对这样的价值观恐怕不敏感,也很难共情。比如发生在山月和山英身上的故事,估计都市长大的女孩们虽然会感动和同情,但很难产生真正的共鸣。

Copyright © 2008-2024